主页 详情

《管锥编 第2册》_钱钟书_80410165_7101007473

【书名】:《管锥编 第2册》
【作者】:钱钟书
【出版社】:北京:中华书局
【时间】:1979
【页数】:851
【ISBN】:7101007473
【SS码】:80410165

最新查询

内容简介

周易正义二七则

一 论易之三名 一字多意之同时合用

二 乾 体用之名

三 泰 《泰》为人中之说

四 蛊 干蛊之解

五 观 神道设教

六 噬 噬嗑为相反相成之象

七 颐 口舌与口腹

八 大过 男女歧视不齐

九 睽 睽有三

一○ 损 互文相足

一一 姤 豕象食色

一二 革 息兼消长两义——革为反象以徵

一三 震 苏苏与簌簌

一四 艮 注疏亦用道家言——欲止于背

一五 渐 征夫不复与荡子不归

一六 归妹 比喻有两柄亦有多边

一七 系辞(一) 无可名与多名

一八 系辞(二) 天不与人同忧

一九 系辞(三) 知几

二○ 系辞(四) 洗心

二一 系辞(五) 修辞兼言之例

二二 系辞(六) 物同理同

二三 系辞(七) 屈以求伸

二四 系辞(八) 物相杂成文

二五 系辞(九) 祸福倚伏

二六 说卦(一) “前”“後”“往”“来”等字互训

二七 说卦(二) 天地拟象

毛诗正义六○则

一 诗谱序 诗之一名三训

二 关雎(一) 风之一名三训

三 关雎(二) 声成文

四 关雎(三) 声与诗

五 关雎(四) 兴为触物以起

六 关雎(五) 丫叉句法——辗转反侧解

七 卷耳 话分两头

八 桃夭 花笑

九 芣苢 乱离不乐有子

一○ 汝坟 匹与甘

一一 行露 修辞之反词质诘

一二 摽有梅 重章之循序前进

一三 野有死麇 吠尨

一四 柏舟 鉴可茹

一五 燕燕 送别情境——《诗》作诗读

一六 击鼓 “契阔”诸义

一七 谷风 夫妇与兄弟

一八 旄丘 耳聋多笑

一九 泉水 舟车皆可言“驾”

二○ 北风 “莫黑匪乌”之今谚

二一 静女 尔汝群物

二二 桑中 诗作自述语气非即诗人自陈行事

二三 淇奥 《正义》隐寓时事——诗文中景物不尽信而可徵——“君子”亦偶戏谑

二四 硕人 《诗》《骚》写美人——“无使君劳”可两解

二五 氓 叙事曲折——“士”“女”钟情之异

二六 河广 诗文之词虚而非伪

二七 伯兮 《伯兮》二章三章之遗意——心愁而致头痛

二八 木瓜 投赠与答报

二九 君子于役 暝色起愁

三○ 采葛 身疏则谗入

三一 叔于田 韩愈文来历

三二 女曰鸡鸣 憎鸡叫旦

三三 有女同车 形容词之“情感价值”与“观感价值”——“都”犹“京样”

三四 狡童 含蓄与寄托——《诗》中言情之心理描绘

三五 鸡鸣 憎闻鸡声又一例

三六 敝笱 云无心

三七 陟岵 己思人乃想人亦思己、己视人适见人亦视己

三八 伐檀 诗之象声——风行水上喻文

三九 蟋蟀 正言及时行乐

四○ 山有枢 反言以劝及时行乐

四一 绸缪 “良人”

四二 驷铁 “媚子”与佞幸

四三 蒹葭 “在水一方”为企慕之象徵

四四 衡门 慰情退步

四五 泽陂 “风人体”——古人审美

四六 隰有苌楚 无情不老

四七 七月 “伤春”诗

四八 鸱鸮 鸟有手

四九 四牡 “忠孝不能两全”

五○ 采薇 刻划柳态

五一 杕杜 借卉萋鹳鸣以写思妇

五二 车攻 以音声烘托寂静

五三 正月 乌为周室王业之象——局天蹐地——“潜伏”而仍“孔昭”——“哿”之字义与句型——怨天——诅祖宗

五四 雨无正 语法程度

五五 小弁 练字

五六 大东 有名无实之喻

五七 楚茨 巫之一身二任

五八 大明 “师尚父”

五九 桑柔 “执热”

六○ 常武 《诗》咏兵法

左传正义六七则

一 杜预序 五例——《左传》之记言

二 隐公 孔疏颇不信神异

三 隐公元年 牾生——待熟——因果句与两端句——考词之终始——“阐释之循环”——“志”字歧义

四 桓公元年 古“艳”“丽”通用于男女

五 桓公十五年 “人尽夫也”

六 庄公六年 以空间示时间

七 庄公十年 “肉食者鄙”——“加”字义——“可战”“不?”问对——“战、勇气也”

八 庄公十四年 息妫“未言”

九 庄公十九年 兵谏笞谏皆在楚

一○ 庄公二十八年 “幕有乌”

一一 闵公元年 “与其”与“宁”

一二 闵公二年 句中著一字而言外反三隅

一三 僖公四年 “重言”

一四 僖公五年 左氏之“怪”“巫”——“鬼”、“神”、“鬼神”——上帝与周王——神不聪明正直

一五 僖公二十二年 兵不厌诈——词负而意正、词正而意负

一六 僖公二十四年 “无极”与“无终”

一七 僖公二十六年 “玉”为礼节词头

一八 僖公二十七年 治军以刑僇立威

一九 僖公二十八年 “知难而退”——“戏”与战——“申息之老”

二○ 文公元年(一) 相人

二一 文公元年(二) 蜂目

二二 文公七年 先发与後发

二三 文公十年 “强”字用于老死

二四 文公十四年 “夫人”与“夫”

二五 宣公二年 一饭之恩仇

二六 宣公十二年(一) 人相食

二七 宣公十二年(二) “困兽犹斗”

二八 成公二年 “殿”“填”与“镇”——戎礼与戎仪

二九 成公十年 不材得终其天年——病入膏肓——陷厕

三○ 成公十五年 “达节”即“权”

三一 成公十六年 借乙口叙甲事

三二 襄公四年 记言中断

三三 襄公九年 小国介两大?

三四 襄公十四年 “性”即“生”

三五 襄公二十一年(一) “盗”与“民贼”

三六 襄公二十一年(二) “无室”

三七 襄公二十一年(三) “美色恶心”

三八 襄公二十一年(四) 避复

三九 襄公二十三年 “美疢”

四○ 襄公二十四年 将死言善

四一 襄公二十五年(一) 记事仿古——“与”

四二 襄公二十五年(二) “文辞”

四三 襄公二十五年(三) “恶”

四四 襄公二十六年 “视之尤”

四五 襄公二十七年 “终身用兵而不自知”

四六 襄公二十八年 断章取义——易内

四七 昭公元年(一) “垂橐”——七口八舌之记言——吉祥殃?之例——杂糅情感

四八 昭公元年(二) 释医和语

四九 昭公五年 作文首尾呼应

五○ 昭公七年 “淫厉”即“冤魂”

五一 昭公十一年 “尾大不掉”

五二 昭公十二年 卜筮因人而异吉凶

五三 昭公十七年 水火为夫妇

五四 昭公十八年 愚民说

五五 昭公十九年 诛心与诛迹

五六 昭公二十年 和别于同——“古而无死”

五七 昭公二十二年 雄鸡自断其尾

五八 昭公二十八年(一) “惟食忘忧”

五九 昭公二十八年(二) 如皋射雉

六○ 昭公三十年 为三师以肄

六一 定公三年 “夷射姑旋焉”

六二 定公四年 意申不待词备

六三 定公十四年 不“信”而可为“义”

六四 哀公三年 “拾沈”与“覆水”

六五 哀公七年 对话省“曰”字

六六 哀公十一年 出使属子

六七 哀公十二年 “木毙”与“国狗”解

史记会注考证五八则

一 裴骃集解序 班书评马——司马氏父子异尚

二 五帝本纪 我国史学之肇端

三 周本纪 “其声魄”——褒姒笑

四 秦始皇本纪 评点《史记》——本纪为《春秋》经、传之结合——铜铸兵与铁铸兵——“写放”——“徐市”——变法焚书——“今年祖龙死”——“棺载辒辌车中”——字根眢论——“夜行”——“鹿马易形”——“束蒲为脯”——野语无稽而颇有理

五 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——用字重而非赘——项羽性格——鸿门宴纪事——“今”字——挑战——垓下歌——重瞳

六 高祖本纪 引碑证史——“跳”——“却行”——“不医曰可治”

七 吕后本纪 “厕”

八 礼书 子夏语

九 律书 “名士”——兵与刑

一○ 封禅书 “云”——三神山——“物”——封禅泰山——长寿学仙——封禅与巫蛊

一一 宋微子世家 射天

一二 赵世家 “即”字——置儿绔中——文字重见

一三 孔子世家 孔为汉制法

一四 陈涉世家 “贵毋相忘”与“贵易交”

一五 外戚世家 言妃匹而及命——“媚道”与“射刺”——褚先生——薄姬梦

一六 齐悼惠王世家 失火之喻

一七 萧相国世家 将相买田地

一八 留侯世家 “动将以利”——“卧傅”

一九 陈丞相世家 克夫——“宰天下”——“天道”与“阴德”

二○ 绛侯周勃世家 详事而略境——“君令有所不受”

二一 五宗世家 “内宠外宠重复重”

二二 伯夷列传 列传以老子为首——“以暴易暴”——“天道”

二三 管晏列传 “搭天桥”——世多有其书而传或载或否

二四 老子韩非列传 寓言入史——“离辞”——补偿反应——工於谋人、拙於卫己——“因应”

二五 孙子吴起列传 《十三篇》——“攻心”

二六 苏秦列传 前倨後恭——穷愁著书

二七 樗里子甘茂列传 “滑稽”

二八 孟尝君列传 “市道交”

二九 春申君列传 “两虎相斗”

三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叙事增饰

三一 田单列传 神师—火牛

三二 鲁仲连邹阳列传 稠叠其词——“尔耳”——比物连类

三三 吕不章列传 “色衰爱弛”

三四 刺客列传 君臣恩义——“借躯”

三五 李斯列传 “一切”——《谏逐客书》——“正用此时”——屈打成招——反言

三六 张耳陈余列传 交不终

三七 魏豹彭越列传 “形”

三八 黥布列传 田横耻事汉王——报应与轮回

三九 淮阴侯列传 心口自语——“必”——功臣——“桀犬吠尧”

四○ 田儋列传 “画”与“图”

四一 郦生陆贾列传 “马上得天下”——“数见不鲜”

四二 扁鹊仓公列传 “视垣一方”——无种子术——韩女病——信巫不信医

四三 魏其武安列传 “相体”——称谓不一——爽约——“腹诽”、“巷议”——“首鼠两端”——记事增饰

四四 韩长孺列传 父兄虎狼——往复辩论

四五 李将军列传 生不遇时——中石没镞

四六 匈奴列传 “必……者”

四七 卫将军骠骑列传 学古兵法

四八 平津侯主父列传 “廉易而耻难”——“五鼎食、五鼎烹”——世态

四九 司马相如列传 自序——文君夜奔——“独不”——“繁类成艳”——“决眦”——“中必叠双”——《海赋》、《江赋》之先河——犯复——“上林”、“子虚”——谏猎——“峥嵘”——“劝百而风一”

五○ 汲郑列传 “踞厕”——“刀笔吏”——《赞》

五一 儒林列传 “汤武革命”——冠履喻——“家人”

五二 酷吏列传 乾没

五三 大宛列传 张骞、苏武——狼乳弃婴

五四 游侠列传 “存亡死生”

五五 佞幸列传 佞幸——“姓邓名通”——宦者——时

五六 滑稽列传 优言无邮——归谬法——葬於人腹——献鹄事——内学与外学

五七 货殖列传 “崇势利”——“若水之趋下”——钱——治生产——“人弃我取”——“归於富厚”——“求富”——“宁爵毋刁”——“贫贱足羞”——“蚊”

五八 太史公自序 司马谈论六家各有其是——道家为术——“健羡”——混淆司马父子之论——“厉怜王”——“唯唯!否否!”——《太史公书》——“先马走”

增订

老子王弼注一九则

一 老子王弼本 龙兴观碑本

二 一章 “道”与“名”

三 二章 神秘宗之见与蔽——正反依待

四 五章 “目的论”——“天地不仁”与“圣人不仁”

五 七章 “後其身”、“外其身”

六 一一章 “无之以为用”

七 一三章 有身为患

八 一四章 “惚恍”

九 一七章 “法自然”

一○ 二六章 “重为轻根”

一一 二八章 契合与授受

一二 三九章 分散眢论

一三 四○章 “反者道之动”

一四 四一章 “大音希声”

一五 四七章 在迩求远

一六 五六章 “知者不言”

一七 七二章 “不厌”

一八 五八章 祸福倚伏

一九 七八章 “正言若反”

列子张湛注九则

一 张湛注列子

二 天瑞 “用之不勤”——“化者不能不化”——出机入机——同声通假——无知而无不知——随生随死——“三乐”——“杞忧”

三 黄帝 “神游”——“乘风而归”——“遣其遣”——通感——“凝於神”——“好沤鸟”——看心——朝三暮四

四 周穆王 “化人”——梦——老役夫——郑人——病忘——真妄是非之辨

五 仲尼 笑而不答——托为孔赞佛老——分别法与拣择见——“亡情不为”——“人偶天地”

六 汤问 心手与物相应——机关木人——“无际”——“宝剑”

七 力命 力与命——槁木死灰——达观

八 杨朱 “贵身而贱物”——“为我”——“为名”——“开口笑”——“养生”——昏黑沉酣宗——吝惜一毛

九 说符 “兰子”——“颂盗”——杨布之狗——“天以万物供人”——“乞儿不辱马医”

焦氏易林三一则

一 焦延寿易林 占卜书与四言诗范

二 乾 “胡言”——“纵火”与“牵尾”——拟人结眷

三 坤 龙虎斗——大?盗妾

四 屯 夹河为婚——猿堕高木

五 蒙 口饥于手——盲躄相须——多夫与多妇

六 师 殊类不相慕——忧思约带——鸦鸣戒凶

七 比 两头、无首与尾大

八 小畜 缘木求鱼

九 泰 求兔得獐——去龟附鸱

一○ 大有 雷行相逐

一一 谦 “忧来搔足”——“张弓祝鸡”

一二 豫 虎为蝟伏——“忍丑少羞”

一三 蠱 “长舌乱家”

一四 观 “去辛就蓼”

一五 噬嗑 嫁贵得下

一六 贲 “言如龟咳”

一七 剥 “猕猴冠带”

一八 复 风吹云散

一九 无妄 丑女无偶——群羊攻虎与群蛙请雨

二○ 大过 “两女同室”

二一 离 “三狸搏鼠”

二二 恒 “怨虱烧被”

二三 大壮 “穷鸟”

二四 解 “谈何容易”

二五 蹇 “头痒搔跟”

二六 益 “瓦罐终於井上破”

二七 姤 “梦饭不饱”

二八 萃 “老狐多态”

二九 渐 雉兔逃头

三○ 兑 符契

三一 未济 鹰搏兔

楚辞洪兴祖补注一八则

一 离骚经章句序 “离骚”

二 离骚 庚寅——美人迟暮——落英——虚涵两意——“浩荡”——前後失照——女媭——“独怀乎故宇”——兰椒

三 九歌(一) 巫之一身二任

四 九歌(二) “与日月兮齐光”

五 九歌(三) 反经失常诸喻

六 九歌(四) 司命

七 九歌(五) “敌家”

八 天问 《天问》题妙可以庇诗——以问诘谋篇之诗——形与像

九 九章(一) 写景

一○ 九章(二) 思与丝

一一 九章(三) “伯乐既没骥焉程”

一二 九章(四) “因鸟致辞”

一三 远游 “哀人生之长勤”——美登仙——餐六气——“传道受道”——“虚以待之”

一四 卜居 “突梯”

一五 九辩(一) 赋秋色——“薄寒中人”

一六 九辩(二) 雨露不均

一七 招魂 招生魂——“从目”——眼波——“大苦”入馔——“丽而不奇”

一八 大招 “微骨”、“曲眉”——“青色直眉”——《七发》类《招魂》、《大招》

太平广记二一五则

一 太平广记 “广记”——宋以来徵引此书

二 卷二 彭祖

三 卷三 道书谦称

四 卷四 月支献猛兽

五 卷七 天上乐不如人间——李八百

六 卷八 鸡犬升仙而猫不肯去——刘安踏石皆陷——谪守都厕——仙人试弟子

七 卷一○ “登时”

八 卷一二 “肉人”

九 卷一三 蛟龙为津梁——解鸟语——“今”

一○ 卷一六 杜子春事数见

一一 卷一八 小说中之谈艺

一二 卷一九 《李林甫》中一节重出

一三 卷二一 “堇斟”

一四 卷二三 《张李二公》与《卢李二生》同

一五 卷三○ 畏尚公主

一六 卷三三 神仙恶作剧

一七 卷三七 “土馒头”

一八 卷三八 名同分异

一九 卷三九 狗为龙——王弼注书被谴

二○ 卷四○ 避秦而不免祸

二一 卷五○ 先唐鬼神作近体诗

二二 卷五二 神通

二三 卷五三 骨山泪海——童儿乃千岁人参

二四 卷五九 母少女而子老翁——毛女事——女仙行迳披猖

二五 卷六二 《白水素女》一事复出

二六 卷六五 道士抑儒贬释

二七 卷六八 人间天上日月迟速不同

二八 卷六八 封陟事

二九 卷七一 上天章被责

三○ 卷七四 《俞叟》《石旻》并重出

三一 卷七五 “聻”

三二 卷七七 《罗思远》《叶法善》并重出

三三 卷八○ 代人旋溺

三四 卷八一 碑志虚文——鸟衔宝出

三五 卷八二 《管子文》编类误

三六 卷八五 “鞋者谐也”

三七 卷八八 噀酒灭火

三八 卷八九 绩师空织

三九 卷九○ 宝志等则编次不当

四○ 卷九一 食筋事

四一 卷九四 僧自犍——玄览题诗

四二 卷九六 释道钦语

四三 卷九八 《李德裕》事重出——怀浚体诗

四四 卷九九 僧不杀蚊虱

四五 卷一○○ 吐佛地

四六 卷一○一 马郎妇

四七 卷一○二 文人入地狱

四八 卷一一二 《多心经》

四九 卷一二七 苏娥事

五○ 卷一二八 尼妙寂事

五一 卷一三一 冀州小儿事

五二 卷一三三 李詹事

五三 卷一三五 注出处无定准——竖豹尾——《唐齐王元吉》与《唐高祖》事同

五四 卷一三六 万里桥事

五五 卷一四○ 发石走妖

五六 卷一四一 《王仲文》重出

五七 卷一四六 “官职由天上”

五八 卷一四九 韩滉事

五九 卷一五三 “五般”

六○ 卷一六三 推背图

六一 卷一六四 员半千事

六二 卷一六六 “判合”

六三 卷一六九 赠刀赠带——品藻人物——李绩选将——李峤三戾

六四 卷一七○ “死姚崇能算生张说”

六五 卷一七一 女子哭夫事——寡妇告子不孝事

六六 卷一七三 “不恨我不见古人,恨古人不见我”

六七 卷一七五 五官并用——“阑殚”

六八 卷一七六 唾面自乾

六九 卷一七七 陆象先语——“笑中刀”

七○ 卷一八○ 瀹茗——头巾上帖召租

七一 卷一八一 “原夫之辈”——“东西二甲”

七二 卷一八八 《张易之》重出

七三 卷一九三 结为兄妹——绳技

七四 卷一九四 崔慎思事——聂隐娘化蠛蠓

七五 卷一九五 冯燕事

七六 卷一九七 羚羊角碎佛齿——“无脂肥羊”

七七 卷一九八 张说论文

七八 卷二○○ “灰絮絮、竹?”

七九 卷二○一 眼病专听——颜真卿立碑

八○ 卷二○二 狂士诃《离骚》

八一 卷二○三 蔡邕事

八二 卷二○四 秦青、赵辟等事——李八郎

八三 卷二○七 “笔塚”

八四 卷二○八 赚《兰亭》

八五 卷二○九 以足代手

八六 卷二一○ 以足画像——绘画乱真——传神阿堵——妙画通灵

八七 卷二一一 金笼头——画奏乐止画一声

八八 卷二一三 “意余於象”

八九 卷二一四 妙画当良医

九○ 卷二一六 “豕视”

九一 卷二一八 “极怒始瘳”——“黄星”“丹点”——发中虚——医者意也

九二 卷二一九 医运

九三 卷二二一 袁天纲事

九四 卷二二五 燕巧人事

九五 卷二二六 殷文亮、杨务廉事

九六 卷二二七 华清池事——“未教啮镞法”

九七 卷二三○ 照妖镜

九八 卷二三三 “中圣人”

九九 卷二三四 “浑羊没忽”

—○○ 卷二三六 夜光珠

一○一 卷二三七 《叹百年曲》

一○二 卷二三八 虚设人头会所本——“目挑心招”

一○三 卷二四三 钱可通神

一○四 卷二四四 润笔

一○五 卷二四五 “诸毛绕涿居”

一○六 卷二四六 “失气”

一○七 卷二四七 “胜伊一倍”——两数字作乘法计

—○八 卷二四八 《山东人》为项托问孔所本

一○九 卷二四九 执《马经》相马

一一○ 卷二五○ 伤足妨手书

一一一 卷二五一 张又新诗——“青唇”

一一二 卷二五二 用《千字文》句——“信物送阎罗王”

一一三 卷二五五 “雁鹜行”与“虫鸟音”——“光台”——《本草》——“三长史”

一一四 卷二五六 诗咏“保护色”——讽骨董家

一一五 卷二五八 诗取鄙琐物为喻——滑稽诗一体

一一六 卷二五九 《成敬奇》复出

一一七 卷二六○ 殷安语

一一八 卷二六二 “留?表丈夫”——应“不求闻达科”——不识镜

一一九 卷二六七 《来俊臣》与《酷吏》宜并——酷吏廋词

一二○ 卷二七二 《任环妻》与《任环》前半同

一二一 卷二七三 以陶诗嘲弄——雨与泪同滴

一二二 卷二七五 僮奴之名——《却要》事

一二三 卷二七六 《贾弼》即《贾弼之》而较略

一二四 卷二七七 《孙氏》与《萧吉》当是一事

一二五 卷二七八 “反语”

一二六 卷二八三 枕中、南柯等梦——古人男女名氏系“阿”

一二七 卷二八四 鹅笼境地与鹊螳境地——《徐登》本《搜神记》

一二八 卷二八八 缀系狐尾

一二九 卷二八九 《双圣灯》等皆本《博物志》

一三○ 卷二九一 李冰斗江神

一三一 卷二九二 《阳雍》即《搜神记》杨雍事

一三二 卷二九三 鬼神之身分与势利

一三三 卷三○三 阴阳面——炼丹术语之“死”

一三四 卷三○五 郎子神诗

一三五 卷三一○ 《张生》非孟

一三六 卷三一五 神由人兴——项羽神

一三七 卷三一七 《周翁仲》事为《儒林外史》所仿——《秦巨伯》本黎丘丈人事——“伏虎”

一三八 卷三一八 《陆机》本《水经注》

一三九 卷三二○ 死者闻生人哭声——鬼能死

一四○ 卷三二一 《贾雍》见《搜神记》——唾鬼——鬼狐书法

一四一 卷三二二 《刘遁》与《刘他》同——吕顺事

一四二 卷三二三 山魈、木客编次之舛

一四三 卷三二五 勾魂使

一四四 卷三二八 赤绳系足——鬼火冷、鬼灯黑、鬼墨淡

一四五 卷三二九 记言肖口吻

一四六 卷三三○ 无鬼论

一四七 卷三三二 《萧颖士》所本

一四八 卷三三四 扬州铜镜

一四九 卷三三六 梁元帝讳眇一目

一五○ 卷三四一 人凶於宅

一五一 卷三四二 “疾风知劲草”

一五二 卷三四四 《王裔老》即《长庆集·记异》

一五三 卷三四八 鬼诗

一五四 卷三四九 “妾换马”——鬼诗

一五五 卷三五三 人入鬼国

一五六 卷三五八 “续弦胶”

一五七 卷三五九 “怪哉”虫

一五八 卷三六二 眼睛为魂

一五九 卷三六三 一鸡死一鸡鸣

一六○ 卷三六七 病中见“百戏”——女扮男装

一六一 卷三六八 师称“先生”

一六二 卷三六九 象棋——物怪吟诗

一六三 卷三七○ 呵斥佛老

一六四 卷三七七 轮回变形

一六五 卷三七八 李主簿妻事皆一事——《圆观》事

一六六 卷三八三 行雨实一事——乌托邦、可口乡

一六七 卷三八七 刘三复事

一六八 卷三八九 《丁姬》、《浑子》皆出《水经注》——“并枕树”、“相思树”

一六九 卷三九三 “雷虚”

一七○ 卷三九四 雷斧

一七一 卷三九九 《陆鸿渐》出《煎茶水记》

一七二 卷四○○ “邹骆驼”即邹凤炽

一七三 卷四○二 《宝珠》为《张生煮海》所本——剖臂股纳珠

一七四 卷四○三 《魏生》为《转运汉巧遇洞庭红》後半所仿

一七五 卷四○五 “吾人”

一七六 卷四○九 《染牡丹花》即《韩愈外甥》

一七七 卷四一一 乳酪拌樱桃

一七八 卷四一六 《鲜卑女》等则相似

一七九 卷四一八 入龙宫食鱼

一八○ 卷四一九 柳毅传书事

一八一 卷四二○ 陶岘诗句

一八二 卷四二二 水神以人血为酒

一八三 卷四二六 《峡口道土》等则相似

一八四 卷四二九 妻物怪——妇人作诗

一八五 卷四三三 姨虎

一八六 卷四三四 “当家”

一八七 卷四三七 《杨生》同《搜神记》

一八八 卷四三八 马为黑犬或苍鹤所魅

一八九 卷四三九 “上番”

一九○ 卷四四○ 猫目睛变化及猫洗脸——《王周南》见《搜神记》——鼠知屋圮

一九一 卷四四一 恶影与顾影——象乞人为拔刺

一九二 卷四四二 狐尾

一九三 卷四四七 《汉广川王》见《搜神记》——狐幻形——狐好学——《大安和尚》见《列子》

一九四 卷四四八 “料理”

一九五 卷四五五 “差事”

一九六 卷四五六 《邛都老姥》事

一九七 卷四五八 《担生》本《水经注》

一九八 卷四五九 “残”字——语怪而言理所必无

一九九 卷四六○ 鹦鹉救火

二○○ 卷四六四 乌鲗墨

二○一 卷四六六 以大鱼或巨龟为洲

二○二 卷四六九 口香即獭粪

二○三 卷四七四 梦入蚁穴

二○四 卷四七七 子母钱

二○五 卷四八一 海外长人

二○六 卷四八二 《悬渡国》——《飞头獠》—《顿逊国》——《缴濮国》

二○七 卷四八三 “产翁”——“一条胜一条”

二○八 卷四八四 李娃

二○九 卷四八五 胡风乱华

二一○ 卷四八六 《长恨传》——无双服“暂死药”

二一一 卷四八七 李益多疑

二一二 卷四八八 崔氏报张生书

二一三 卷四九○ “六出公”——“宿鸟同树”——《剪灯余话》拟《夜怪录》

二一四 卷四九六 “宁可无而信,不可有而不信”

二一五 卷四九八 “则”与“即”

增订

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四○则

一 总叙 严氏辑集

二 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“口生?,口戕口”——“溺於人”

三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“於”——丫叉法

四 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“围师必缺”

五 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“逻察”

六 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“以战续之”

七 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《云赋》语可喻义理——杨泉未知荀卿《蚕赋》

八 全上古三代文卷一○ 物之雌雄——“大言”、“小言”——《文选》编次《高唐赋》——阶进法——“长”“短”与“太长”、“太短”——“意密体疏”——“伤高怀远”——媒喻

九 全上古三代文卷一四 “摩兜鞬”——《口诫》

一○ 全上古三代文卷一六 “服药不如独卧”

一一 全秦文卷一 斋藤谦论《谏逐客书》

一二 全汉文卷六 发问连用“邪”、“也”

一三 全汉文卷一五 《文选》编次《鹏鸟赋》——鸟入室之谶——乐极生悲——此赋李善注——“麒麟可系,何异犬羊”

一四 全汉文卷一五 贾谊文“欠理法”

一五 全汉文卷一六 文之“体”——汉人过秦——“席卷”句词肥义瘠——以时间拟程度——攻守势异——末句方著题——《弃珠崖议》与《吊古战场文》

一六 全汉文卷一八 用《管子》语——“赘壻”——“贫则奸邪生”——贱商商富、尊农农贫

一七 全汉文卷一九 “浊者为醴”——王门曳裾——“後”——“入宫见妬”

一八 全汉文卷二○ 铢称寸度——“七”标目——“以要言妙道”疗疾——词赋中写四至——《七发》所道四“患”——“色授”——“澹淡”、“白马”——隐士

一九 全汉文卷二二 《美人赋》——见可欲而不乱为德——“声象君之车音”中下转语翻成案之佳例——厚葬诲盗

二○ 全汉文卷二二 圆喻之多义

二一 全汉文卷二四 山川之“德”——《山川颂》谋篇之疵——逝水喻时光

二二 全汉文卷二五 上书干进自誉

二三 全汉文卷二六 《报任少卿书》之仿构——发愤著书——腐刑——门客著书

二四 全汉文卷三一 “四十容貌改前”

二五 全汉文卷三七 都蔗杖

二六 全汉文卷四二 好音以悲哀为主——《僮约》、《奴券》

二七 全汉文卷五一 古代食谱——《甘泉赋》长句——《河东赋》句式——《羽猎赋》写景语及长对

二八 全汉文卷五二 《长杨赋》句样——“赤族”双关——铺比对仗之弊——《逐贫赋》祖构——官箴变为箴官

二九 全汉文卷五六 近取诸身之喻——“削足适履”犹成惯语——《飞燕外传》酷肖唐人传奇

三○ 全汉文卷六三 亵语入正史

三一 全後汉文卷一 “搔背?”为“举轻”之例

三二 全後汉文卷五 “凯风”

三三 全後汉文卷一三 王莽“刳剥人”为“西医权舆”——“以狐为狸”

三四 全後汉文卷一四 “?趣、不?趣”——文字祸——画水镂冰——“玩水”“便山”——桓谭“薪火”之喻及其卓识

三五 全後汉文卷一五 “俗字”

三六 全後汉文卷一七 “剃发”“芟草”——马援诫子

三七 全後汉文卷一八 以象写声——节奏——围棋“食子”——合两虚数成四言之三式——“先名所射”

三八 全後汉文卷一九 “解酲以酒”

三九 全後汉文卷二○ “迷不知路之南北”——“沈孙武”——“房中调戏布散海外”

四○ 全後汉文卷二四 《三都赋》注斥扬、班诸赋之失——写体似止而势犹动

四一 全後汉文卷二五 立艺成名——班氏父子之於儒与道

四二 全後汉文卷二六 《宝将军北征颂》篇末句读——马上成文

四三 全後汉文卷二八 汉赋似小说——“绝交”——交际与交友

四四 全後汉文卷二九 《封禅仪记》——望远人如白石——如画重累人

四五 全後汉文卷三二 《荐周兴疏》重出

四六 全後汉文卷三五 “难如素王”

四七 全後汉文卷三六 “杀君马者路旁儿”——“目有所见,不食其肉”

四八 全後汉文卷三八 “精通”

四九 全後汉文卷三八 察情断案

五○ 全後汉文卷四一 壁痕成画

五一 全後汉文卷四三 “逾埃绝影”——“前不可先,後不可追”

五二 全後汉文卷四四 “美人”炫惑

五三 全後汉文卷四六 《政论》昌言霸术——“饿犬守肉”——大赦——诏书挂壁——“真贤”犹“真药”

五四 全後汉文卷五二 “风中峦”——商贾“赢优而足恃”——布景化装始见文字

五五 全後汉文卷五三 宾主去留

五六 全後汉文卷五四 冰水之喻

五七 全後汉文卷五八 壁画——神怪与“稍加以理”——俗说鬼畏鸡鸣

五八 全後汉文卷六八 《失父零丁》疑为俳文

五九 全後汉文卷六九 媟文——“钗脱”——词赋寓言——琴弦张弛之喻

六○ 全後汉文卷七六 蔡邕作碑志

六一 全後汉文卷八二 “吹嘘”

六二 全後汉文卷八三 隶事偶合——孔融论郑玄——孔融嘲戏骇俗

六三 全後汉文卷八四 郑玄《戒子书》——“婉若游龙”——黄轩要道

六四 全後汉文卷八七 《鹦鹉赋》乞怜

六五 全後汉文卷八八 仲长统不信神怪而信神仙

六六 全後汉文卷八九 闹房陋俗——“不代之字”——苛责再蘸妇——寒温饥饱与年寿——教不死之道而先死——“乐志”於山水——仲长统为道家

六七 全後汉文卷九○ “信美而非吾土”——美貌“多宜”——“恶发”

六八 全後汉文卷九二 代笔弄狡狯——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非陈琳作

六九 全後汉文卷九三 思极求通梦——苦器多牢亦易雕——写丑妇——“哀感顽艳”

七○ 全三国文卷三 “率马以骥”

七一 全三国文卷六 赞荔枝

七二 全三国文卷七 《交友论》已见《典论》

七三 全三国文卷八 妒而行间——家书——“有见”与“无见”——能作与能评

七四 全三国文卷一○ “地”——字之多义与情之多绪

七五 全三国文卷一四 《鹞雀赋》——蝙蝠喻有两柄——恶物而成吉徵

七六 全三国文卷一五 曹植语病——“形影相吊——“骐骥”、“尘露”

七七 全三国文卷一六 众里身单——“文之佳丽”——“山肉海酒”、“通人之蔽”——古选本每削改篇什

七八 全三国文卷一八 《金楼子》引曹植文漏辑——白起之相——“枭食其母”、“得虱投口中”

七九 全三国文卷一九 “云往雨绝”

八○ 全三国文卷二二 劝进文多仿《左传》语

八一 全三国文卷二五 “声”、“馨”

八二 全三国文卷三○ 登临四望之祖构——曹植于吴质答书後之“别题”——以情境别气候

八三 全三国文卷三三 庄周妇死而歌——“情眼出西施”——“牛毛麟角”——“官家”

八四 全三国文卷三八 《吊夷齐文》为“贰臣”说法

八五 全三国文卷三九 无名故可遍得名

八六 全三国文卷四二 水火孰胜

八七 全三国文卷四三 《运命论》——“树大招风”——“唯唯诺诺汉”——句骈而字不犯

八八 全三国文卷四六 阮籍《大人先生传》——伏义讥阮——“虱处裈”——“召玉女”——写苦寒

八九 全三国文卷四七 “听乐”与“闻乐”——陈古刺今——避世之狂与迕世之狂——“阉官称贞”

九○ 全三国文卷四八 养生与养身——“豚鱼”

九一 全三国文卷四九 “声无哀乐”——“名”与“分”——“败不羞走”

九二 全三国文卷五○ 妾覆醴——宅吉凶

九三 全三国文卷五八 《出师表》有宋人“参补”

九四 全三国文卷五九 严氏辑诸葛亮《书》

九五 全三国文卷六○ 文词风格与辨伪

九六 全三国文卷六二 严氏辑姜维《书》——蒲元辨水

九七 全三国文卷六六 “复谍”

九八 全三国文卷七一 “徙棋易行”

九九 全三国文卷七四 “象之为兽”

一○○ 全三国文卷七五 “流涕行诛”

一○一 全三国文卷七五 译事三难——“漱石枕流”

一○二 全晋文卷七 愍帝文误系

一○三 全晋文卷一三 宫怨另立意

一○四 全晋文卷一八 糠秕经典——无喜怒哀乐

一○五 全晋文卷二二 二王法帖文体——“分张”、“消息”、“憙”、“善”、“好”

一○六 全晋文卷二六 “物理不可意求”——“兰亭序”之流行——用字复而写字不复——昭明不取《兰亭序》各说——谓王羲之斥道家而信方士——欢宴而悲——“後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”——《自誓文》——《事论》与《笔阵图》——“善鉴者不写,善写者不鉴”——笔法

一○七 全晋文卷二九 《废庄论》—《沙门不得为高士论》出处——“暗与理会”

一○八 全晋文卷三○ 书法观物取象——书法通於画法——“匆匆不暇草书”

一○九 全晋文卷三三 晋人任诞

一一○ 全晋文卷三四 《哀启》

一一一 全晋文卷三七 “千古名士之恨”——钱大昕论何晏、王弼——“学说杀人”

一一二 全晋文卷四六 “走狗”、“叩头虫”——《演连珠》

一一三 全晋文卷四七 因笔管而推极

一一四 全晋文卷五○ 管宁事辑文误淆——持两端——人生如弈棋

一一五 全晋文卷五二 “酒色杀人甚于作直”

一一六 全晋文卷五八 “二嫡”

一一七 全晋文卷五九 《天地赋》——《啸赋》写象声

一一八 全晋文卷六○ 《笑赋》失伦类——“不亵不笑”

一一九 全晋文卷六一 “理趣”——亲丧作诗

一二○ 全晋文卷六二 晋文罕及《列子》——“仲尼为舟航”

一二一 全晋文卷六五 “偏方”

一二二 全晋文卷七○ “伪朝”——“人命危浅”——《陈情事表》句型

一二三 全晋文卷七一 陈寿评诸葛亮

一二四 全晋文卷七四 《三都赋》与类书——“竹檀栾”——《吴》《蜀》二都赋中佳语

一二五 全晋文卷七五 “空城计”

一二六 全晋文卷七七 《文章流别论》漏辑语——挚虞论赋——“假象过大”——挚虞论文之“详博”

一二七 全晋文卷八○ 《头责子羽文》

一二八 全晋文卷八二 临事以暇

一二九 全晋文卷八三 “人生如寄”

一三○ 全晋文卷八四 书启自署“君”、“公”

一三一 全晋文卷八六 《核性赋》——仲长敖主张性恶最为尽至——“化性起伪”

一三二 全晋文卷八七 “饼”

一三三 全晋文卷八九 “眼罔向而远视”

一三四 全晋文卷九一 “夕促”与“夜长”

一三五 全晋文卷九二 徐爰注《射雉赋》——“雉媒”——“霍若碎锦”、“形隐草动”

一三六 全晋文卷九五 “生生之厚”

一三七 全晋文卷九六 《叹逝赋》

一三八 全晋文卷九七 “文适多”——《文赋》道“才士用心”——物、意、文三联——“知”与“能”——知而能行与知而能言——“玄览”、“瞻物”——“漱六艺之芳润”——“旁讯”——“谢华启秀”——“观古今、抚四海”——“按部就班”——“虎变”、“龙见”——“涉乐必笑,言哀已叹”——作文迟速——“课虚叩寂”——“离方遁圆”——“尚奢贵当”——十体——“禁邪而制放”——“指适”、“警策”——“虽爱必捐”——“庸音”“嘉句”之相济——“短韵”“瘁音”之成瑕——“遗恨终篇”——文机利滞——“二十作《文赋》”——表奏以两“臣”字对说——《三都》、《两京》——“孔怀”

一三九 全晋文卷九九 《演连珠》立喻——“视优”——镜西施影——“坠履”、“遗簪”——烟火冰水之喻——黄庭坚摘句——“戢弥天乎一棺”——严未细检《颜氏家训》

一四○ 全晋文卷一○○ 人寿与宇宙

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三七则

一四一 全晋文卷一○二 “小结裹”诗文评之古例——“多少”——“出言”——资产喻才——《南征赋》——“一字难”

一四二 全晋文卷一○三 《牛责季友》与《白发赋》及《头责子羽文》同意

一四三 全晋文卷一○五 “呀呷”、“未名若无”、“阳冰”

一四四 全晋文卷一○七 《不用舌论》与《言尽意论》

一四五 全晋文卷一一一 誖论可成好词——《闲情赋》——《归去来兮辞》——“不同生”——“规往”

一四六 全晋文卷一一二 《五柳先生传》一篇眼目——“不求甚解”——“死如之何”

一四七 全晋文卷一一三 “孔方兄”——“中人”——钱可医贪——《三国志》与《封禅文》

一四八 全晋文卷一一六 葛洪《〈关尹子〉序》

一四九 全晋文卷一一七 “胥涛”“帐秘”“快书”

一五○ 全晋文卷一二○ 《江赋》无实——“拾海月”——“动而愈生”

一五一 全晋文卷一二一 “浪士”——“总绝代之离词”——异在我——“比目鱼”与“比翼鸟”

一五二 全晋文卷一二二 《豪彘》《鹦鹉》《?鱼》茈鱼

一五三 全晋文卷一二五 《谷梁集解序》中两语

一五四 全晋文卷一三四 “正统”——释氏轻道家

一五五 全晋文卷一三七 两戴逵——“名教”

一五六 全晋文卷一三八 “损读”为“眼方”——“蜜蜂以兼采为味”

一五七 全晋文卷一三九 “不语怪神”

一五八 全晋文卷一四三 “日烛”之喻——释氏称“自然衣食”——释氏讥道家之不死飞升、嗤庄子之言大物

一五九 全晋文卷一四六 “道学”

一六○ 全晋文卷一五二 舟量大豕

一六一 全晋文卷一五八 “有待”——翻译术开宗明义

一六二 全晋文卷一六一 钱谦益尊惠远

一六三 全晋文卷一六四 肇《论》

一六四 全晋文卷一六五 译经音讹——最早之休妻书

一六五 全宋文卷一五 范晔自赞——“史”与“文”——范晔论文——文笔皆有声律——《後汉书》文——范晔识曲不如操缦

一六六 全宋文卷一九 王微《咏赋》

一六七 全宋文卷二○ “屡空”——“窃他人书”——画中山水

一六八 全宋文卷三一 谢灵运诗与赋——自注——词意重复,“言心”“即事”——《山居赋》高言“嘉遁”,“牵犬”“听鹤”——山水之赏——“乘”——“映红”“木鸣”——“何待多资”——惜物命——奉佛而亦好道——“药饵情所止”

一六九 全宋文卷三二 “顿渐”

一七○ 全宋文卷三三 “四美具”——“不诬方将”

一七一 全宋文卷三四 赋以三字句造端——雪喻——“冥漠君”——词赋主客酬对多假托——词章中之时代错乱——绘画中之时代错乱

一七二 全宋文卷三六 旦画句法之变化——“立长”宜“晦明”——九言、八言及十言以上诗句

一七三 全宋文卷三七 “鬼质”

一七四 全宋文卷四四 禽兽封官

一七五 全宋文卷四六 “趋死唯一轨”——“若无毛质”——“一植之,十拔之”

一七六 全宋文卷四七 物竞——“负气争高”——“思尽波涛,悲满潭壑”——“四皇六帝”——“鸟瞰势”

一七七 全宋文卷四八 僧侣丑行——僧医

一七八 全宋文卷四九 “孔思周怀”

一七九 全宋文卷五五 王献之自负书胜羲之——“戏学”——“兴趣定律”——妒妇记

一八○ 全宋文卷五七 “释李”、“黄巾”——“娄罗”——《鬼遗方》——《与天公笺》

一八一 全宋文卷六二 “众生有佛性”与“人皆可以为尧舜”:李商隐——“对牛弹琴”

一八二 全宋文卷六四 释言精怪本于道士——以魔喻迷见邪说

一八三 全齐文卷八 王僧虔荒陋——书分工夫与天然——王僧虔《论书》

一八四 全齐文卷一二 以书籍“给虏”

一八五 全齐文卷一三 助哭

一八六 全齐文卷一五 拟云於梦、拟海於心——《门律》

一八七 全齐文卷一八 “秃子当和尚”

一八八 全齐文卷一九 反《北山移文》——风景待人知赏

一八九 全齐文卷二五 “六法”失?——谈艺拈“韵”之始——“韵”由论画推而论诗——说“韵”——范温《潜溪诗眼》——“韵”乃取音乐为喻

一九○ 全齐文卷二六 译诗——释子以头为注——伪作登仙

一九一 全梁文卷一 梁武帝自文——梁武佞佛议——佛不能庇“佛国”——梁武断肉——断肉而心未净——持斋食鱼

一九二 全梁文卷五 辩难设“宾主”

一九三 全梁文卷六 梁武帝尚钟繇书——梁武与陶弘景书——《达磨碑》之伪——梁武帝舍道

一九四 全梁文卷八 “蜜泪”即“蜡泪”——写山与云、水与天——《悔赋》

一九五 全梁文卷一一 立身与文章——“天文”、“人文”——谢灵运诗评——“驱染”纸墨——“泻瓶”

一九六 全梁文卷一二 《圣教序记》承简文语

一九七 全梁文卷一三 以干支代方位

一九八 全梁文卷一六 梁元劝农文

一九九 全梁文卷一六 《金楼子序》之“不解”——梁元论文

二○○ 全梁文卷一八 苔依屋,山友涧

二○一 全梁文卷一九 《文选》学——《锦带书》

二○二 全梁文卷二○ 美食美器

二○三 全梁文卷二七 “即主”

二○四 全梁文卷二八 沈约写老态

二○五 全梁文卷二九 沈约论释迦生年月

二○六 全梁文卷三二 沈约《忏悔文》

二○七 全梁文卷三三 江淹文——“树无情而百色”——《四时赋》——写四时景物——丽色功罪——《恨赋》与《别赋》——《恨赋》评——互文——《别赋》有偏枯不称之处——“十逝九伤”

二○八 全梁文卷三八 江淹《上书》——“白云在天”——以魂魄论文

二○九 全梁文卷三九 荣古虐今——江淹《自序》——“神交”

二一○ 全梁文卷四三 笔与文

二一一 全梁文卷四五 《神灭论》——梦与神

二一二 全梁文卷四六 山人慕官——“才鬼胜顽仙”

二一三 全梁文卷四七 道家贵口授——不得飞升之饰辞——单方与复方——“百一”——“悦生”“遣有涯之生”——“左仙公”——道冠僧衣

二一四 全梁文卷四八 袁昂评书

二一五 全梁文卷五一 别泪

二一六 全梁文卷五二 工迟拙速——向死而趋

二一七 全梁文卷五三 《雕虫论》为诗而发——朝宴赋诗

二一八 全梁文卷五四 《头陀寺碑文》——“倘遇樵者”

二一九 全梁文卷五五 “断肉”与“断食生”——《诗品》之谋篇及评品——《诗品》之特识——《诗品》论声病——善论诗而不善作诗——《诗品》中轶事——钟嵘《句眼》

二二○ 全梁文卷五六 《与陈伯之书》如明珠投暗

二二一 全梁文卷五七 《追答刘秣陵沼书》非《书》——穷则言命——《绝交论》之“交”——刘峻《自序》非全文

二二二 全梁文卷五九 郭祖深斥僧而不攻佛

二二三 全梁文卷六○ 吴城今昔——吴均模状山水——译音字望文穿凿

二二四 全梁文卷六一 以鉴赏为瞻仰——青牛“辟厌”

二二五 全梁文卷六六 远道对面语

二二六 全梁文卷六七 “百体书”与“反左书”——“离合诗”——字体与文体

二二七 全陈文卷三 乌贼为珍味

二二八 全陈文卷四 “化生”

二二九 全陈文卷六 鸳鸯——事物写入诗画

二三○ 全陈文卷七 骈偶之文——“外篇”

二三一 全陈文卷九 轩皇之术求长生——“盲书”

二三二 全陈文卷一○ “罢道”

二三三 全陈文卷一一 海墨、树笔、天纸——拂衣平石

二三四 全陈文卷一四 新花故人

二三五 全陈文卷一六 众盲摸象

二三六 全後魏文卷一二 严辑漏北魏文三首

二三七 全後魏文卷二一 华夷之辨

二三八 全後魏文卷二二 《观象赋》自注

二三九 全後魏文卷二四 己作乐而人累苦

二四○ 全後魏文卷二七 异国亡人

二四一 全後魏文卷三一 帝皇文章

二四二 全後魏文卷三二 严辑拾遗

二四三 全後魏文卷三五 李崇表一篇而三见

二四四 全後魏文卷三六 “木手”

二四五 全後魏文卷三七 《剧鼠赋》

二四六 全後魏文卷四○ “粉墨”

二四七 全後魏文卷四五 严辑拾遗

二四八 全後魏文卷五一 温子升二碑——荀济斥僧——“风云”“儿女”

二四九 全後魏文卷五四 《亭山赋》——“工为鄙俗”

二五○ 全後魏文卷五八 “皮纸骨笔”

二五一 全後魏文卷五九 “?”

二五二 全北齐文卷二 “文德”

二五三 全北齐文卷三 南北朝文风——严辑拾遗

二五四 全北齐文卷五 《檄梁文》

二五五 全北齐文卷八 杂糅道释

二五六 全北齐文卷九 《为阎姬与子宇文护书》——“魔” 字——《刘碑造像铭》——“涌出”

二五七 全後周文卷八 庾信赋——“落花与芝盖齐飞”——《小园赋》——全祖望诋《哀江南赋》——倪璠注——地名双关

二五八 全後周文卷九 “手巾还欲燥”——“韩冯”

二五九 全後周文卷一○ “不去恒飞”

二六○ 全後周文卷一一 孔子见程生事——《鹤赞》

二六一 全後周文卷一二 《思旧铭》——庾信铭幽文

二六二 全後周文卷一四 “白猿”、“黄石”对——《愁赋》

二六三 全後周文卷一九 赋雪

二六四 全後周文卷二○ 《笑道论》——道士舛鄙诸例——《玄妙篇》

二六五 全後周文卷二二 《难道论》

二六六 全後周文卷二三 《二教论》

二六七 全後周文卷二四 卫元嵩上书——释子“遗身”

二六八 全隋文卷六 隋炀帝为释氏作文

二六九 全隋文卷九 自称字

二七○ 全隋文卷一○ 江总《自序》

二七一 全隋文卷一三 颜之推《观我生赋》自注

二七二 全隋文卷一六 卢思道《劳生论》——《北齐兴亡论》——“诈泣佞哀”

二七三 全隋文卷一九 老子“蝉蜕”

二七四 全隋文卷二○ 李谔《上书正文体》——文弊与起衰

二七五 全隋文卷二四 焚书

二七六 全隋文卷三一 “东土”、“西土”、“中国”——启民可汗表

二七七 全隋文卷三三 “佛种谁续”